聯系人:李先生
電話:15036095910,0371-55000642
手機:18638520975
郵箱:zzhmjd@163.com
傳真:0371-55591221
煤礦藝苑:煤炭--送給人類溫暖的黑石
煤礦藝苑:煤炭--送給人類溫暖的黑石
鴻銘機電掘進機配件網推出煤礦工人文藝時刻,本文轉自163博客,主要是對煤炭的藝術刻畫和贊美。
煤炭,在世界和我們國家應用最為廣泛,但追根尋源的話,都知道是古代地質變化古代生物滅絕后的化石積累,但什么時候發現這會燃燒的石頭?什么時候開采應用?大概沒有多少人去關心,以下就是我通過很多史籍資料整理出來的人類對煤炭開采走過的歷程.
《天工開物》明末宋應星編著,是世界第一部記載包括地質、開拓、采煤、支護、通風、提升、運輸和瓦斯排放等在內的古代煤炭開采技術。
1、新石器時期遼寧省和陜西省地區已經出現煤精制品; 西周時期在陜西批量生產煤雕制品;春秋戰國時期 《山海經》記載:“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聶。”西漢河南地區出現采煤礦洞,煤炭應用于冶鐵,并把煤炭加工為煤餅使用;到隋唐時期大量開采應用
春秋稱煤炭為:石涅、涅石
魏晉稱煤炭為:石墨
唐宋稱煤炭為:石炭
明朝稱煤炭為:煤炭
2、新中國成立之初,煤炭年產量只有32.43Mt,“七五”期間的6億噸左右,“九五”期間的13億噸,2006年23.25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居世 界第一位,機械化程度由改革開放初期的30%提高到77.78%;煤炭產量持續增長。全國原煤產量由改革開放初期的6億噸左右提高到2006年產量 23.25億噸,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截止2005年4月,煤礦總數24813處。其中:國有重點煤礦681處,納入45戶重點監控對象的有414處;
煤礦在27個省(市、自治區)1264個市縣均有分布,占縣級行政區劃的44.2%;
我國煤礦以井工開采為主,礦井規模小。露天礦產量不到5%;設計能力30萬噸/年以上的大中型礦井數量僅占3.1%。
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70%左右,
2002年底探明我國儲量10000億噸,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我國煤炭產量為23.25億噸,居世界第一位

